終於看完一刀未剪的童年(Running With Scissors),還有電影版的DVD
當初正開始看時,暑假準備去讀大學的表妹跟我說這本書內容很怪很詭異
想說到底會有多怪,就一路看下去
這是我第一次先看完原著小說,再去看電影的版本
發現還是要看完原著小說再去看電影版比較好
因為電影總是根據小說改編的
首先可能拍起來會比小說好看,或是不好看
但是不論拍好不好看,他可能已經因為改編沒有忠於原味了;
次者,當一部小說(其實是作者18歲以下的自傳)已經寫得極好的時後
電影已經沒有突破的空間
只能說盡量做到盡善盡美接近原著
這也是作者Augusten Burroughs一開始死都不肯答應電影公司
讓這個故事登上大銀幕
"這個(書)已經獲得太大的成功了,沒必要再去拍成電影"
尤其又事關於自己的一切,拍不好都是毀了他著作的心血
這部片讓我最驚訝的是精神科醫師,比較保守死板的女兒霍璞
居然是奧斯卡影后葛妮絲派特蘿演的
真的是殺雞焉用牛刀阿,也很驚訝她聚然會來輒一角
不過我看書時腦中想像霍璞的樣子其實跟葛妮絲派特蘿演的版本相差無幾
她真的蠻適合演這個角色的
其他的選角我是沒有甚麼意見,都找地蠻不錯的,很接近原著的敘述
不過精神科醫師另一個女兒,故事主角最好的朋友 - 娜塔莉
選的角色太正了了吧
看起來已經很像艾薇兒的樣子了
很想看電影版的原因都是想看活生生的娜塔莉到底是怎麼使壞的,到底是怎麼脫口出那些髒話的XD
第二驚訝的是在片尾還有幕後花絮看到了Augusten Burroughs本人
看到真人的時候整個感覺都不一樣了
真的有人可以再這樣極度惡劣,荒唐的環境這樣活過來阿
書本的文句即使是經過英翻中,
好多段落和想樣的情景情節都好生動優美
其實電影拍得不差
但是原著給我的震撼和感動還是比較多
原著裡18禁的畫面電影還是拍得比較含蓄了
書裡有這麼一段看了覺得好心酸
"看到我媽住進精神病院,我覺得好難過,並不是因為她跟其他精神病患不一樣,是她和他們看起來完全都一樣,她就是他們"
在看這一本書亂哄哄的內容時
還在想這到底可以歸納出什麼結論還是心得感想
能夠帶給人們什麼道理還是啟示
雞飛狗跳的要怎麼收尾阿~
但是結局來得意外的理智清醒
也把整個不可置信的故事意義做了一個完美的詮釋
"而當我用手裡的抹布清理桌上的千島沙拉醬,注意自己再度只拿到五毛錢的小費時,我看輕了一件事,比過去所有的事情都更加清晰。"
"我當然可以在紐約有所作為。在紐約不會比在麻州北安普頓的芬奇家裡所經歷的一切更瘋狂。而我活過來了。不知不覺地,我拿到生存的博士學位了。"
紀念一下這本書
很好看
花了好多晚睡前閱讀
半夜一個人看得哈哈大笑。
謹記
who's next - 梅崗城故事
這個看來要讀很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