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探索教育第一堂上團康遊戲
第二堂講師要大家分坐兩個圈,兩個講師分別來帶我們
我們這個圈講師準備了一張很大的海報紙,和兩盒彩色筆
講師要我們每個人畫好自己的手,並且在大拇指到小拇指之間分別寫下五個問題的答案
1.你現在的感覺怎樣,心情怎樣??
2.你目前覺得很開心/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3.你最難過/不開心的回憶/事?
4.你崇拜的人是誰?
5.你未來的目標夢想是什麼?
然在大家一題一題簡短的在自己手的圖形上寫下答案
然後每個人要分享給大家知道
我現在才知道成功嶺對役男的傷害有多大,我看到一堆人在中指寫下“成功嶺“
我覺的真的很好笑
雖然我也是最近才慢慢地從成功嶺的陰霾走出來
就像電影“送信到哥本哈根“(David)中的David剛從勞改營重返自由的世界一般,猶疑不確定的神情
慢慢忘記吃東西的時候要肅坐坐好,以碗就口,坐滿板凳,腰打直,抬頭挺胸,不要交談,不要發出聲音
開始可以自由自在的走動,上課的時候想上廁,想裝水就自己走出教室,不用再一群人等分隊長下口令排好隊形,再行軍至廁所
換衣服的時候不用時時刻刻的簡整內務,擔心從衣櫃拿東西的時候,弄亂毛巾,帽子沒放方正,衛生紙包裝起皺摺不整齊...被扣分
“自由“真的很可貴
我的寫下的答案和說明如下
1.tired。我原本還想說在晚上九點下課後,去慢跑幾圈的,但是玩完團第一節的團康我現在覺得好累,而且我還迫病
2.跟欣賞很久的女生出門
3.delayed...
4.自我實現的自己。設定目標,並且達成目標時的自己
5.能夠保護家人的成熟男人。成為小孩依賴的爸爸、妻子倚賴的丈夫、媽媽倚靠的兒子,能夠給別人安全感,保護我的家人。
講師的話不多,大部份簡短的回應,或提問或幫助同學完整表達意思,追問答案的理由,為什麼是這樣的答案
講師說越能表達自己坦露自己的人,通常代表人格發育比較成熟
藉由這個活動表達自己,藉由這個活動表達自己也聆聽別人在說什麼
能夠有自我省察地能力
來到這邊其實慢慢地就跟很多人熟識了
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儼然成了好像很熟的朋友一般
反而是我對我的室友都不太熟
我每天晚上都在自顧自地忙我的事情,忙換藥,忙洗澡,忙整理內務,忙刷牙,忙使用牙線
每天都抱著筆電和水杯往房間外面的lobby跑
每次回房間室友都睡了~~
我並沒有因為沒參與室友的話題而再感到沮喪或是若有所思
這次我很清楚的知道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沒有再優柔寡斷,內心不斷跟自己掙扎思辨
顧慮東顧慮西,都是因為太向自己的利益看齊,已自我為中心出發
向別人的利益看齊,以別人的利益來思考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微不足道
在成功嶺上了12小時的社會服務,志願服務法規的課程
我只對其中一個老師的一句話有印象:
獨善其身的人你的貴人永遠只有你自己,或是你的父母
但兼善天下的人,每個人都會是你的貴人
另外
在用成功嶺用餐完畢,六個人一桌為單位收碗筷的時候
每個人負責收一項東西分別是:筷子,餐盤,碗,淺湯鍋,湯匙,菜渣
我發現如果每個人都只顧著收集自己要收集的餐具
最後12支手往往會餐桌上空打架,反而拖延收集分類好的速度
如果先試著幫鄰員傳遞收集他想要的餐具,先幫別人,最後反而會比較快收好
因為你先幫好鄰員,鄰員收集完成,也就有多餘的時間和多餘的雙手幫你完成收集
有時候
時間明明過了很久,分隊長問:還沒收好餐具的舉手答有
還不時偶有人舉手,很難想像
我覺的可能真的是因為爭先恐後地想收集好自己的餐具,反而大家都收集不好
在六個人的小團體,成功嶺16天三餐48次收集餐具經驗的“深刻思想“:“別人好,自己就會好“
放諸在這樣的大社會,這樣的差距
也許並不會馬上感受的到...
現在
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