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5日 星期三

醫者風範

口腔外科的門診見習結束了

明天叫要去口外病房了



這兩個個禮拜只能用倒吃甘蔗來說明

一開始去到口外門診

診間很空曠、每次跟在老師後面看,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每天門診病人又爆多

手術、看診、接初診病人

老師、住院醫師學長姐、研究生學長、實習學長姐....大家都忙碌的打轉

根本沒有人有時間理你。



還好這幾天開始接初診病人,開始對一切有了興趣,不是每天都只是在診間站衛兵

沒學到什麼,腳卻痠了一整天。

還是要有事情做,腦袋才會思考,才會發現自己腦袋空空,才會學到東西



尤其是聽病人的主訴,想寫下來,可是筆又擱淺在半空中的時候

病人一直看著你,你看著空白的病例單久久不能下筆

靜默無聲的這一刻

你開始恨英文不夠好、書唸的少

想要好好唸書的念頭在這一刻最高漲。



同學也有這種窘境,開始把病例單後面的塑膠墊板抬高,背對病人,手一直揮舞

可是筆尖卻一直沒接觸到病歷,只是在虛張聲勢。

當我發現我已經看著病例單靜默超過15秒鐘,筆一直沒動

我就會趕快跟病人講話,聊天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哇~真的很痛厚?" " 等下幫你檢查一下嘴吧喔~ "



趕快拿一些廢言拖延時間,腦中趕快去想想不出來怎麼拼的英文單字、present illness要怎麼陳述。



今天跟了黃逸岳老師的門診

真的是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醫生的形象他詮釋的再好不過了。



有的老師 病人一進來,用口鏡幫病人檢察,開始寫病例,吩咐學長姐做什麼處置

過程中沒有講多少話

就看完一個病人了。



而黃老師打從病人開門進來的那一瞬間

就會很有精神的跟病人打招呼

很耐心,很有熱忱的開始問診。

詳細的跟病人解釋病情,苦口婆心的吩咐病人要注意的事情。

不但醫病,且醫心



今天來了一個口腔癌長很大切除過的病人

病人一直在埋怨在婦幼醫院做化療的結果

因為手術,口腔跟鼻腔相通

鼻子的髒東西一直流到嘴巴

因為手術後的疤痕

讓他的嘴巴幾乎不能張開,講話糊成一團,不知道在說什麼

嘴巴一直流出不知道是口水還是鼻涕的液體

化療後的疼痛,大範圍的組織壞死

讓他生活品質很差。



老師便一直安慰他,叫他要看開

叫他養病的時間多去看書,做其他事情;不要都是一直在想這些事,在埋怨。

要想化療曾經,讓他的癌症獲得控制,讓他有三年沒發病的時光。



每次一看完一個病人

老師便轉頭跟我們講解病人的情形,跟我們提醒當醫生應該注意的事。



他說:在做手術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要一次大範圍的切除,雖然這樣做可以把cancer整個拿掉,可是還是要考慮到病人的情形。

像之前有個11歲小孩,有ameloblastoma,只要整個下顎骨切除,就永遠不會再復發;可是對一個11歲的小男孩來說,他要怎麼辦

會讓他臉部變形,不對稱,對他未來的生活影響有多大?

所以我們只要一次刮除一點就好,也許會再復發,復發的時候再來回診刮掉,有時候的小復發都是門診就可以刮除的。

這樣對病人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有時候我們幫病人刀,都要冒著很大的風險,都會先告知病人有可能會大出血、會死亡、會有後遺症,要他們簽手術同意書,有時候

即使簽了同意書,還是有可能會被家屬告。不過只要病人願意拼,他也願意幫助他們,拼拼看,看能不能讓他們活久一點,繼續回到

社會的崗位,對一個有工作,有事業的人,多活三年可以做很多事了,如果因為身病而自暴自棄,每天都在埋怨,不繼續好好生活,

那麼就算多活三年,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老師每個病人都看好久,難怪每次上午的病人都看到下午

我們到12點半要簽退了,肚子餓了,腳痠受不了了

老師還是神采奕奕,很有耐心的一個一個仔細的看病人,耐心的跟病人解釋病情

給病人最衷心的建議。



老師對病人那麼的好,即使一個早上要看50幾個病人

也不顯露疲態,總是氣定神閒。

口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地方。老師總是這麼說,我也深表贊同。



跟診站在老師的背後,在他專心診斷病人的背影

我看到了醫者風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